錢穆故居|在簡樸山水生活中 時刻桃李芬芳
推開素書樓的紅色木門,順著石子階梯往上走,兩旁楓樹隨風沙沙地搖晃,看見滿地黃橙橙的楓葉,忍不住撿了起來,那是在某個秋天,我第一次來這幫忙,距今已近28年。而階梯的尾端,是一方庭院及兩層樓高的建築,讓人雖身處在臺北,卻有著與世隔絕的清幽。...
水源劇場|大隱於市的實驗劇場 創意的水源地
自2011 年底水源劇場開館至今,我就一直在這裡服務,可說是跟著劇場一塊成長。水源劇場前身是臺北市政府兵役局禮堂,後來市政府為推展公館水岸整合計畫,將禮堂整建為含有五百席座位的專業表演場地。一座隱身於十樓,與菜市場、公部門辦公室比鄰而居的藝術水源地就此誕生。...
臺北書畫院|點畫不妨信手 老街老房裡的書法新藝
早年我在迪化街工作,當時的迪化街還是臺北非常繁華的地帶,可以說,由於商業金流數額龐大,儼然也是一座金融中心。離開那樣「趕三點」的生活後,我轉而投身書法藝術的學習與傳授,加入了中華民國書學會。 在學會漸漸成長之際,文化局撥出原為日本千葉銀行宿舍的和洋式建築,成立臺北書畫院,供...
紫藤廬茶館|臺灣第一所具有藝文沙龍色彩的人文茶館
紫藤廬鄰近公館商圈,位於新生南路上,卻是個鬧中取靜的好地方,讓人一踏進便能感到平靜舒坦。這棟日式建築的迷人之處來自於渾厚的歷史底蘊,自1950 年代財政部關務署署長周德偉教授的官舍時期,便是關懷時政的自由主義學者固定聚會的場所。1975年以後,一些參與臺灣民主運動的黨外人士...
永安藝文館—表演36房|在文山區生根 為藝術澆灌養分在國際開枝散葉
日本能劇大師世阿彌稱青少年演員為「時分之花」,每個孩子都有難以估量的發展能量。隨著訓練養成,他們奮力開展,從肢體與心靈,開出一片美麗花海。這就是「表演36房」的使命與自我期許,我們努力讓文化扎根,也讓它開枝散葉。 「永安藝文館—表演36...
台北當代藝術館|當代藝術不設限 藝術在社區遍地開花
進入當代館工作已經三年了,我至今還記得第一天報到拿到工作證的心情,當時很開心,因為喜歡藝術,自己也創作油畫,到這裡工作真是夢想成真。 學生時代曾經是當代館的駐校代表,協助館所在校園內推廣的活動。進來工作後,我的主要業務是撰寫導覽手冊,因此有一種使命,想要將好的作品以及每一檔...
孫運璿科技.人文紀念館|重慶南路寓所中 重現掌舵風雨世代
位於臺北城南某條巷弄中,這裡是前行政院長孫運璿先生生前居住的地方,1980 年遷入這棟宅邸,擔任行政院長期間,有許多重要決定在此構思完成,直到2006 年辭世,共住了26 年,歷經八年籌畫,2014 年才以「孫運璿科技•人文紀念館」之名,開放民眾參觀導覽。...
一扇朝北投文化敞開的窗
北投,是一座非常特殊且凝聚的小城,當地居民擁有非常濃厚的公民意識,他們以身為北投人而傲,雖然很多人都是後來才移居此地的住民。 文化和區域規劃是我的專長,在擔任北投溫泉博物館的館長以前,我曾經負責過西門紅樓和電影主題公園等場館的規劃,雖然同樣是讓老舊、甚至殘破的建築有了新的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