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牯嶺街小劇場|在劇場裡練習人生功課 與人群一起創造空間可能性

那年,我戲劇系畢業後,先是和朋友在南昌路租了一處地下室作微型劇場。當時只是希望不要離創作的狀態太遠,在那兩、三年間,我想我們投入了相當大的努力,去營運一個空間,讓它變得更加有機會和公眾互動,容納更多可能性,刺激出意想不到的結果。後來,進入牯嶺街小劇場擔任技術經理,負責外租、舞台設計、修繕、總務……,不知不覺成為資深的一員,轉任行政後工作範圍更廣,包括戲劇的製作策劃,甚至是面對創作者、媒體、觀眾,還有和政府進行交涉。

過程中或許有人會問,這些不是都離戲劇創作很遠?其實未必如此,我把那看成不同面向的任務。做劇場,永遠是LIVE 的,每一場都是由特定的人,在當下的時空條件裡共同使演出完整呈現,而且因為是「小劇場」,所以參與的人總是共同分享著演出中的魔幻時刻,就像是被一致的默契包覆,在這樣的工作過程中,對於戲劇的感受是特別有穿透力,特別敏銳的。

不過,劇場工作的低薪和長工時,也可以說是「名不虛傳」,常常必須在佈場的時候,關在一樓的黑盒子裡連續十二小時,一天只吃一餐,在那高勞動性的壓力下,時間感變得異常扭曲,有時突然發覺今天工時已經是一般的兩倍,有時甚至直接夜宿辦公室。但這樣的生活也不乏快活的時刻,像收工後夥伴們一起聚在陽台吃喝闊論,或是結束一檔演出後,大家七手八腳拆場完畢,累癱在舞台上,只餘平靜的燈光籠罩。那一刻,我們都會進入一團謎樣的情緒狀態裡,眼前是虛空的盒子,幾小時前的觀眾笑聲還在既視幻覺裡,一切像是虛假,可身體的痠疼刺痛和褲子上橫豎的電工膠帶,卻那麼真實。又或者是一場籌備了兩年的戲,在某個晚上終於要「媳婦見公婆」了,外頭群眾排隊等候,所有工作夥伴一一做完Final Check,我要向對講機喊出「House Open」的時候,我的心裡也會突然湧升一股奇妙的感受,我想,那時的我應該算是滿足的吧!

做劇場這幾年,一直感受著空間的呼吸,我常覺得劇場就是匯聚了四方能量在一個空間,留下動能之後,就要帶著這動能走出劇場,這是劇場本身具備的社會進步性。很巧的是,牯嶺街小劇場的前身是警察局(至今我們仍保留了當時門口的那盞老紅燈),那我想,如果是曾經被人們畏懼的地方,現在能夠讓人顛覆心態,期待走進來看戲,或者,是我們走出去,主動在社區中接觸更多長久生活於此的伯伯阿嬤,應該會更有活力。因為我相信,文化不是一場表演活動,一定要在每一天的生活裡漸漸累積成熟,才是真正屬於我們的文化。

牯嶺街小劇場

電話︰ 02-2391-9393

地址︰臺北市中正區牯嶺街5巷2號

網站︰ www.glt.org.tw/


Featured Posts
Recent Posts
Archive
bottom of page